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颜色:

早期油画完胜当代艺术:工薪族的当代艺术收藏标准

2013-10-02 19:20:18

来源: 文物天地 作者: 艾华

徐悲鸿 《珍妮小姐画像》 布面油画 98×136厘米 1939年

贾蔼力 《苍白的不只是你》 布面油画 300×600厘米 2007年

   不说有点名气的艺术家,就是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市场机会多多的。只要入得名牌美术院校,跟了一个有点名气的老师,还没毕业或者刚要毕业、刚刚毕业,作品立马可以送到拍场待价而沽。如果又碰巧有人买,作品就有了价格有了行情。
如此,学画者根本不需要先在艺术上、学术上取得什么成就,只要画出来的画卖相好有人要,就有市场。学画者是为艺术还是为钱,还真不易说清楚。
   市场供需关系是否就是如此简单?
   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货品有人买就简单,无人要就复杂,今天有人买明天无人要就变得复杂,价格忽上忽上起伏不定就更复杂,遭遇炒家炒作更更复杂。受伤轻的画家可能是先有钱有名,而后无人问津。受伤重的画家可能不一定就能收获到名利,而且还断送了所谓的艺术生涯。无论哪一种,笔者还真见了不少。
   当下恰好就是市场复杂之时,想说简单可不容易。
   正因此,才最先从从业者内部爆出所谓市场调整了、下滑了,转眼却又有人说回暖了,有数据有案例有鼻子有眼。
   冷暖自知,旁观者实难体味。
   早期油画完胜当代艺术
   今春,油画拍卖的经典案例非吴作人《战地黄花香》莫属。
   1930年,22岁的吴作人求学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白思天院长画室,白思天称其作品“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用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吴作人在欧求学五年后,回国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先后到陕甘青、康藏高原等地区写生,195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在60余年艺术生涯中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沃土中”,中国画、油画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20世纪著名的艺术家。
   吴作人作品大部分捐给了国家,市场流通量有限,油画尤甚。历年成交的吴作人油画,除《战地黄花香》外,知名者还有2007年香港佳士得秋拍816.75万港币成交的1956年作《金色的海洋》,同年北京华辰秋拍1232万元成交的1949年作《解放南京号外》,2008年北京翰海秋拍470.4万元拍出的1934年作《女人体》等。
   《战地黄花香》是吴作人“油画民族化”的成熟之作,长175.5厘米,宽118厘米,尺幅巨大,创作于1977年9月毛泽东逝世周年之际,以“寄无限缅怀”,画作取毛泽东1929年10月《采桑子•重阳》词意,“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2003年中国嘉德春拍时,以352万元创吴作人油画拍卖价格纪录。十年后的今春,以8050万元创中国油画拍卖价格纪录。
   同时上拍了油画小稿,木板,40×52.8厘米,估50万至60万元,拍至218.5万元。两画对比,可以看出艺术家对此画创作的重视程度,原作画面局促,写生味十足,创作完成的成品则画面开阔,气势雄浑,论者评其“艺术家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与油画的光色韵律和空间意识融为一体,营造出生动、丰富、逼真、‘天人合一’的诗情画意,极为准确的表现出了生机盎然,令人激荡胸怀的诗境”。
   此画的成交,将近几年20世纪中国早期油画的收藏与拍卖推向了高潮,尤其在市场调整期,这一高价对油画及当代艺术的收藏者、研究者刺激很大。
   往年被暴炒的当代艺术,在市场调整时有天壤之别的感叹。所谓的市场领军人物画作乏人问津,此起彼伏地流标。反观老油画,逆市飘红,涨声一片。
   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首开20世纪早期油画专场,61件拍出37件,成交率60.66%。第二场成交率涨至78.18%,成交额6295.56万元。2013年春拍,这一专场61件成交40件,成交额11856.85万元,创历年之最。
   港台收藏家较早介入中国20世纪早期油画的收藏与市场开发,遗憾的是偏重利润考量,学术研究滞后,。内地则随着学术观察的深入,早期油画的研究、展览层出不穷,陆续出版了不少专著。
   从市场层面探究,香港目前仍是中国早期油画最重要的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每季20世纪艺术专场的拍卖里都是名作荟萃。2012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已经不敌早期油画,香港苏富比全年早期油画成交额达44649.48万港币,当代艺术成交额仅32846.25万港币,两者之间的差额超过一亿港币。
   今春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158件拍出79.11%,成交额20468.03万港币,26件价超百万港币的作品中半数出自赵无极、朱德群、朱沅芷、吴冠中等老艺术家作品,且价格前列前茅,赵无极1983年作品《10.03.83》双联作拍至3708万港币,朱德群1985年作品《圣雪颂》拍至2364万港币,吴冠中1972年作品《西柏坡山村》拍至1204万港币。重点推介的许汉超作品专题,9件作品悉数拍出,上世纪70年代作品《裁缝师》拍至40万港币。
   而该公司的常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109件拍出八成,成交额12992.88万港币,差20世纪专场约7000万港币,仅方力钧、刘野、刘炜三人的三件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远逊早期油画。
   香港佳士得20世纪艺术专场314件拍出83.44%,成交额21056.95万港币,成交价前十名中也是赵无极、朱德群、林风眠的作品居多,仅艾轩、陈逸飞、王怀庆三件当代油画挤入前十名。该公司常规当代艺术专场329件成交76.29%,成交额也仅12852.65万港币,两场差额达8000万港币。
   该公司20世纪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也是早期油画占主流,16件价超千万港币的作品中,仅曾梵志、岳敏君、刘伟、张晓刚、严培明五人的五件当代作品,且价格排名靠后,其他高价品均出自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朱沅芷、陈澄波,共11件作品。常玉约1929年作《帘前双姝》拍至4467万港币,赵无极1956-1957年作《水之音》3291万港币,朱沅芷约1939年作《马上舞旋》1143万港币,陈澄波1940年作《夏之朝》1023万港币。
   操作较为规范的北京诚轩,油画专场在业界颇有盛誉,今春早期油画仍是重点,专场成交率78%,成交额4100余万元,拍卖气氛热烈,场内外买竞价激烈。四件林风眠精品因清晰来源、传承有序、著录丰富受到广泛关注,1957年林风眠第一本个人画辑则入了《宝莲灯》,也是迄今现身拍场的唯一一幅该画集中的作品,以747.5万元成交。巴西毕氏(Mr. Brian Brett)珍藏的林风眠上世纪60年代《山居话旧》拍至575万元,冯叶女士收藏的《春》拍至287.5万元,《江边风景》拍至230万元。朱德群1960年作《第71号构图》322万元成交。丁衍庸上世纪60-70年代的两幅油画悉数拍出,《柿子与瓶花》101.2万元,双面画《天上人间》《甲骨文的联想》126.5万元。席德进1955年作《日月潭化番社酋长毛信孝之家》115万元拍出。艺术家关良旧藏的李东平1962年作《桃》97.75万元。
   上述四家公司早期油画、当代艺术常规专场的拍卖结果看,不论是成交额、成交率,还是单件作品的成交价,在三个方面早期油画今春的行情完胜当代艺术。也就是说,即使从中国嘉德2010年开设早期油画专场算起,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如今早期油画已经成为油画市场的主流,油画市场调整初见成效,这对于中国油画市场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奠基作用。这几年所积累的经验,对于20世纪油画的价值判断是重要的参照。
   尊重市场的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早期油画价值的认定,是对中国20世纪油画发展历史的重塑。
   工薪族的当代艺术收藏标准
   当代艺术不敌早期油画是今春油画市场最大的变化,仅少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写实油画作品拍出高价,但是仍然无法与两年前的市场行情相比。
   香港佳士得夜场上拍的当代艺术作品算是今春成交价最高的一个专场:超千万港币成交的有曾梵志、岳敏君、刘伟、张晓刚、严培明的五件作品,曾梵志2001年作《江湖》3011万港币,岳敏君1999年作《十五个活着的姿势:粉红色》(15幅)1203万港币,刘伟1999年作《吸烟不吸烟》1143万港币,张晓刚1989年作《圣母子像》1119万港币,严培明2012年作《李小龙:格斗精神》1059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的当代艺术专场中,仅方力钧、刘野、刘炜的三件作品成交超过千万港币。20世纪专场中,少数当代写实油画作品行情坚挺,王沂东1998年作《闹房》拍至1916万港币,艾轩2011年作《人在远方》拍至1204万元,高价品的数量及价格均远少于往年。
   值得注意的是,对当代艺术进行专题性细化收藏,以及工薪族收藏的现象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特别是在香港苏富比的赫斯收藏专拍、黑河内珍藏奈良美智作品等专场,以及北京的艺术博览会等相关活动的推动下,工薪族收藏成为许多行家、拍卖企业探索市场发展的新路径。
   当代艺术行情仍在下滑的现状在“赫斯90年代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拍中表现也很明显,此场未像尤伦斯收藏专拍一样受到市场追捧:46流拍12件,成交率73.91%,成交额2349万港币。刘炜、岳敏君、王广义、李松松、杨少斌等名家作品流拍,1996年赫斯收藏的第一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岳敏君1993年作《飞翔》因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币而流拍。全场仅周春芽、曾梵志、刘小东、方力钧的五件作品成交价超过百万港币,周春芽1997年作《绿狗3号》820万港币首居位,曾梵志2005年作品《无题-肖像》以292万港币价居第二。
   而在拍前,这位法籍收藏家赫斯(Didier Hirsch)的这批作品被很多行家看好。赫斯以个人之力建立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的发展史缩影,对有志于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应该怎么收藏?赫斯提供了一个按时间段收藏的样本。遗憾的是,他出售收藏的时机恰逢市场调整期,那些被炒高的艺术家作品遇冷,也再次证实:被炒作的艺术家,作品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不可预测性。
   一冷一热,“你不孤单──黑河内珍藏奈良美智作品”专拍则在行里掀起了大范围的探讨。专拍作品来自日本收藏者黑河内,被媒体誉为“全球首个著名当代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作品的私人珍藏专场拍卖”,一个工薪族收藏者投资成功的样本。35件拍品流拍4件,4113.25万港币的成交额让黑河内一夜间成为千万富翁。专拍中十件拍品成交价超过百万港币,奈良美智1997年作《失眠夜》拍至940万港币,2006年作《白夜》904万港币, 2001年作《轮流》364万港币。虽然现在拍出的价格高不可及,但黑河内收藏之初相对价格较低。
   据黑河内自述,他收藏有奈良美智每个时期的不同作品,限量作品、版画、海报、著作、玩具……,对画家笔下的儿童都深感同情,他坦言,“因为在他们之中我看到了自己,正是这种共鸣,带给我无限的童年回忆,推动我收藏奈良美智的作品。”银行职员身份的黑河内,把收藏奈良美智作品完全当作是一种纯个人的行为,“没人知道我在收藏奈良美智的作品,就连我的家人挚友都全不知情。”“从薪水里左支右绌省钱来买画,为此我曾减少携同家人外出用餐或添购新衣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有些后悔。刚刚开始收藏的时侯,曾经省下6个月的午膳费来购买一幅奈良美智的作品。”
   或许是这种倾注感情的收藏,黑河内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专题收藏,也正是他和这些画之间有深厚的感情,林家如说,“这批画委托拍卖行后,黑河内仍在犹豫,想撤回藏品”。这批总估价1800万港币的收藏,最终拍到4100万港币,成就了工薪层收藏者黑河内的成功,成为经典案例。
   如果仅从收藏的意义上探讨——对于黑河内而言,金钱是否就是对他几十年收藏的回报?拍卖结果所表现的,仅仅是在投资的成功罢了。
   我们更应该分析的是,那些曾经倾注他极大心力和情感的艺术品,首先是他私密化的收藏——甚至连成家人都不知情,而不是用来显耀,这些作品见证了他的艺术眼光和品味,以及他对收藏的坚持。或许这正是当下中国工薪族收藏所缺失所需要的。
   在今天的背景下,进入艺术市场动辄需要百万元、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工薪族涉足收藏,特别是想要收藏大家作品几成天方夜谭,可望而不可及。对于喜欢艺术品而又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收藏成功的魔力非同一般。这也正是今春工薪族收藏备受关注的原因。
   有行家和拍卖公司甚至一些媒体,正在炒作工薪族收藏的概念,意图在市场调整期间行情上行乏力,缺少新生力量的当下,吸引更多的收藏新贵、新的资金入场,若用商业发展的眼光看,本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意图进入市场工薪族最好带着判断的头脑,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艺术市场的调整?而且调整的时间之长,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如果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或者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建议量力而行。


  • 扫描上面二维码 加小编微信
  • “中华国粹在线”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上一篇 顽强似铁清醇如冰——周尊城和他..
  • 下一篇 陆春涛的水墨画:当代水墨的厚积..
发标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暂时还没有任何评论

热门推荐

推荐作品

精彩图片

最新文章

推荐艺术家

48小时热文排行